冬季已至,气温渐降,公司所属各工程项目陆续进入停工阶段。2025年,公司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推进基建、技改投资、建筑大修、安全费用及防洪工程等五大类共计204项工程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保障全年建设任务稳步落实。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在众多工程中,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迎来阶段性收官。“1号系统调试完成,可以进入试运行!”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破碎输送系统移设工程的现场,对讲机里传来振奋人心的声音。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重点工程之一,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破碎输送系统移设工程备受关注。

目前,1#、3#破碎输送系统均已完成整体移设。该工程通过优化采场布局、有效缩短运距,预计将大幅降低原煤运输成本,有力提升矿区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公司首个新能源项目——黑岱沟矿区1.6万千瓦全额自发自用光伏项目,已完成EPC总包招标,计划于2026年4月开工、8月并网发电。准能选煤厂产品系统改造工程也在加速推进,预计2026年7月具备投产条件,届时将形成年产92万吨高岭岩的产能,为公司向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民生工程同样跑出“加速度”。哈尔乌素选煤厂浴池洗衣房大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改善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二号公路升级改造与清大立交桥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极大缓解矿区及周边交通压力。“以前这段路高峰期特别堵,现在畅通多了!”每天坐通勤车的黑岱沟露天煤矿职工刘培成高兴地说。
科学应对筑牢防线
“雨一来,我们就转室内,天一放晴,全部力量压上去!”公司工程管理部四级主管刘宇隆说道。2025年,鄂尔多斯地区遭遇异常漫长雨季,累计降雨超320毫米。项目组采取“晴赶雨歇”策略,灵活调整施工节奏,同步强化防洪设施配备与巡查,确保关键节点任务不受影响。


哈尔乌素项目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樊东辉回忆:“雨季前我们抢建防洪设施,雨中加强巡查,没让一个节点掉队。”特别是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破碎站项目中,提前完成防洪泵坑建设和设备调试,为应对极端天气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当前全国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多发的态势,公司全面加强安全监管,严格执行部门人员现场巡查值班制度,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管控。全年组织开展了4次季度检查、2次专项检查及81次“四不两直”巡查,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58项。公司还全面推行高风险作业“挂牌作业,持单监护”机制,明确各方职责,细化标准流程,实施作业点检确认,并建立闭环整改机制,切实做到隐患早发现、快处置、零容忍。
数字赋能管理提效
“平台一上线,进度、质量、安全数据全透明,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基建工程管理中心调度员黄首魁说道。

今年,公司上线运行“准能工程管理云平台”与“智慧工地管控平台”,实现对重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监管。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覆盖率显著提升,AI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违规行为监测、危险区域预警等环节,真正做到了“远程看得见、现场控得住”。

在采购环节,公司推行“统包分签”模式,提升采购效率和合规水平。内部试行市场化监理机制,由基建工程管理中心自主承担多个项目的监理职能,既节约成本,又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

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程管理队伍,公司全面启动“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技能提升工程”,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参加专题培训并严格考核,持续增强履职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截至目前,已有7项创新创效成果落地应用,涵盖新材料使用、新技术引进等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党建工作深度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党支部项目攻坚突击队”活跃在急难险重一线,推动形成了党建引领、群团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三送两进”服务模式深入基层单位和施工现场,精准传递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打通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各项目管理单位严格落实“应停尽停”原则,统筹安排剩余工序收尾,全面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施工现场平稳越冬。尽管严寒暂停了施工的喧嚣,但规划的蓝图、积累的经验、凝聚的人心,正悄然积蓄力量,静待春回大地,再次启程。为来年顺利复工夯实基础,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