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能源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双主业布局能否扭转滨海能源业绩颓势?

2025-07-08 14:42960

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海能源”)近日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旭阳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集团”)、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煤化工”)、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沧州旭阳”)100%股权。

据悉,沧州旭阳资产预估达145.8亿元,约为滨海能源总资产的11倍,此次交易成为典型的“蛇吞象”式并购。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既是滨海能源的关键转型契机,也充满挑战,未来能否助力其摆脱困境仍是未知数。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预案显示,本次交易前,滨海能源主营业务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度数据统计,沧州旭阳是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企业,拥有从制氢、双氧水、环己酮到制备己内酰胺、己二胺再到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在内的一体化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旭阳集团、旭阳煤化工与滨海能源均为杨雪岗控制的企业,本次交易完成后,预计旭阳集团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滨海能源表示,本次交易是实际控制人将旗下优质化工新材料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重要整合举措。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新增包括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弹性体等产品在内的尼龙新材料业务,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并行发展的业务格局,有利于公司拓展业务版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滨海能源与沧州旭阳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相差悬殊,使得后续整合与发展仍面临挑战。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滨海能源总资产仅13.27亿元,而沧州旭阳总资产高达145.8亿元,约为滨海能源的11倍;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沧州旭阳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76亿元、103.11亿元、24.12亿元;而同期,滨海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4亿元、4.93亿元、9595.71万元。

业绩承压求突破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交易是滨海能源试图扭转多年经营困境的尝试。回顾其上市后的发展历程,滨海能源曾经历多次转型,在不断寻求生机。

1997年,滨海能源在上市初期主要从事涂料及颜料产品的生产销售。但后因连续多年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4年实施重组后,滨海能源主业变更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销售及相关的生产技术咨询服务。2018年,滨海能源再次调整主营业务,将热电资产置出,主营业务变更为包装及出版物印刷。总体看来,在这些业务领域,滨海能源均未取得良好发展。

2023年,滨海能源将目光投向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领域。不过,随着锂电池材料行业竞争加剧,滨海能源经营压力持续增大。滨海能源此前提到,近年来,上市公司积极进行业务拓展,负极材料产能逐步释放,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提升,产品系列持续丰富,营业收入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因锂电产业竞争加剧,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承压。

在多次转型过程中,滨海能源大部分时间仍深陷亏损泥潭。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滨海能源净利润分别为-1810.9万元、-2813.42万元、-984.95万元,单就一季度数据看,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542.97%。由于连年亏损,滨海能源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60.02%增长至2024年的81.61%。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其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2.95%。

布局硅碳负极材料研发

目前在竞争格局上,锂电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与规模优势,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技术创新方面,锂电行业正处于关键变革期。其中,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主流技术方向,产业化进程提速。

滨海能源正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材料。今年5月,滨海能源表示,公司现正推进适用于各体系(包含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工作,目前正在推进中试试验并适时开展客户送样工作。

针对固态电池匹配的负极材料,滨海能源去年9月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内石墨+硅材料仍是主流路线,随着能量密度需求的提升,硅的含量会逐步增加。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拓宽锂电池的应用场景,从而进一步带动负极材料的需求量提升。

同期,滨海能源还表示,公司一直关注并重视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布局了适用于固态电池的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包括硅碳和硅氧两种技术方向,主要采用CVD气相沉积技术与预锂化硅氧复配石墨技术。其中,硅碳产品经过小试已达预期效果;硅氧产品已向电池客户送样,处于加速导入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在锂电行业竞争白热化、头部企业优势愈发凸显的大背景下,滨海能源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研究是顺应行业发展、技术迭代趋势的必然选择。在本次交易后,滨海能源能否在新赛道上寻找发展机遇,同时巩固原有负极材料业务,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将考验其战略执行与资源整合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13日起停牌:拟开展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有关事宜
“中国巨轮”即将启航!8月4日晚间,中国重工(601989.SH)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600150.SH)拟以向中国重工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0评论2025-08-0621

270亿央企券商迎新掌舵人,郑宇升任五矿证券董事长,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近日,五矿证券总经理郑宇正式升任董事长,时代周报记者从五矿证券方面核实了这一消息。郑宇升任董事长后,也兼任总经理职位,开启“一肩挑”模式。五矿证券为央企券商,公司控股股东为五矿资本(600390.SH),持股

0评论2025-08-0626

上海官宣!发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8月4日发布《上海市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举措》)。《若干举措》明确,吸纳更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企业加入“探索者计划

0评论2025-08-0620

多家企业明确固态电池生产时间线 产业化落地有望提速
近日,东风奕派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汪俊君表示,东风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上车,拥有能量密度350Wh/kg,续航超过1000KM,-30℃里程达成率70%以上。此外,上汽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上汽清陶致力于材料、电芯、系统的创新研

0评论2025-08-0618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客服